第(2/3)页 而且,董卓还杀死了何皇后和刘辨母子。 他虽然痛恨何皇后,害死了他的母亲,但是,小皇帝和刘辨的关系,还是不错的。 董卓滥杀无辜,肆意杀了他的哥哥,还嚣张跋扈,睡了他父亲的妃子。 如此奇耻大辱,小皇帝恨不得食其肉,寝其皮。 现在蔡邕竟然还敢替董卓说话,这一下子便撞到了枪口上,小皇帝愤怒不已,恨不得立即把蔡邕五马分尸,以儆效尤。 不过,蔡邕可是东汉名望极高的大儒,是大汉儒生们学习的典范,朝中也有他许多至交好友以及支持者。 太尉马日磾听闻小皇帝要砍蔡邕的头,急忙站了出来,说道:“陛下,伯喈是旷世的奇才,而且其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,如今不过是酒后失言,对于董卓的事情,感叹了几句,实属不该,但是也罪不至死,还请陛下网开一面。” 大经学家郑玄也站了出来,说道:“陛下,伯喈博学多才,了解许多冷僻的上古典籍,如果他死了这些典籍便无人考证了,还请陛下留情。” …… 一众学士纷纷为蔡邕求情,这让小皇帝有些举棋不定了,一时间,杀也不是,不杀也不是。 就在他犹豫间,目光突然停在了易鹏的身上,他不由眼睛一浪,问道:“冠军侯,你有何建议?” 易鹏原本是不好发表意见的。 毕竟,他昨晚刚刚收了王允的贿赂,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,他总不能收了美人便翻脸不认人吧。 不过,他也看出来了,蔡邕人缘极好,是天下读书人崇敬的对象,如果能够收容他,那么便会获得天下读书人的好感。 知识便是力量,相比起目不识丁的平民老百姓,这些读书人的影响力和作用,自然更高。 如果他能够把蔡邕收入麾下,说不定他能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,进而这些读书人慕名而来,投入他的麾下。 古代什么最重要,人才最重要。 否则,曹操便不会发出招贤令,想要网罗天下人才了。 而在古代,读书人便是人才的代称,只有他们掌控了知识,能够阅读识字,继承前人的智慧。 想要治理好地方内政,离不开他们的帮衬。 如此一来,易鹏心中有了计较。 他说道:“董卓暴虐无行,涂炭生灵,罪该万死,不可饶恕,蔡大人竟然替他惋惜,的确不妥。” “不过,蔡大人应该只是悲天悯人,看见有人身亡,便有感而发,感叹生命的逝去,或许并没有什么坏心思。” “因此,微臣觉得,蔡大人死罪可免,但是活罪也难逃,不如将其流放边疆,戴罪立功,在边疆著书立说,考证天下古籍。一来,边疆辛苦,蔡大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,同时,让其著书立说,考证古籍,也能让上古的典籍不至于失传。” 蔡邕是个‘书呆子’,读过很多典籍,同时他也收集了不少典籍,这些典籍,有真有假,都需要识货的人去逐一考证,而他正好擅长这个。 这个建议,算是把两派的意见,来了一个折中。 让蔡邕既得到了惩罚,同时又不至于丧命。 蔡邕的人品,一直以来都是得到公认的,加上刘协身旁,如今还多了一个刘虞。 就在昨日,刘虞千里迢迢从幽州赶了过来,接任了监国的重任。 他生性仁慈,大战时,连敌方的士卒都不愿意多加伤害,更不用说是像蔡邕这样,品行高洁之人了。 刘虞喜好读书,性情雅致,十分欣赏和推崇蔡邕,因此,他十分赞同易鹏的建议。 既然连监国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,同时,这个建议,还是他的姐夫提出来的,刘协便没有多言,点头同意了。 至于把其流放到哪个边疆,易鹏站了出来,说道:“交州偏远,远离中原,百姓愚昧,正是需要中原文化熏陶教育,比如让蔡大人去交州,教化蛮夷,让蛮夷知晓陛下天威,我天朝道德伦常。” 最终,这个提议,也得到了在场文武百官,以及刘虞的赞同。 袁绍、袁术等诸侯也没有反对。 毕竟,在他们看来,交州偏远,到处都是莽荒,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。 就这样,小皇帝下旨,把蔡邕流放交州,考究典籍,著书立说,将功赎罪。 易鹏面色平静,实则内心已经乐开了花。 有了蔡邕的加入,天下学子,说不定会云集而景从,齐聚交州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