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两百九十七章 发现新证据-《重生之乘风而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是为了达到仿古绢的效果,用现代提花机肯定是过于精密准确了,因此周至忽悠蜀大考古系和杨大师合作,根据蜀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台织机,复原出了蜀锦的提花织机,能够控制两片地棕和八十四片花棕,再弄了一台现代提花机控制的机械装置来控制它,加上三眠蚕丝和古法染色,最终成功仿制出了蜀锦。

    然而这一次拿到宋裱的六朝四家画作之后,周至才知道自己还是草率了。

    「老官山的织锦机是汉代的,虽然已经可以在不足五十厘米的宽度之下控制一万多根经线,然而依旧没有达到七八百年后宋代宫样提花锦的巅峰水平。」周至摇头道:「经过计算机的推演,我们发现要实现这么大的花本和这么复杂的纹样,织锦机的规模还需要变得更大,地棕依然还是两片,但是每一片的经线数量需要扩到现有织机的两倍,而花棕的数量,更是要多到一百二十六片。」

    杨大师闭着眼睛想了一下:「那就得是现在织机的两倍宽,长……」

    「四倍长。」周至说道:「但是我们都觉得不大可能,因为那样的话织机太占地方了。」

    「的确是的。可是古人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呀?」杨大师是工艺大师,不是机械设计大师,顿时感觉脑浆都要烧开了。

    「这个我们倒是已经猜出来了,汉代织锦机的花棕是八十四片对吧?每片花棕都放在织机的末尾,八十四片已经很长了。」周至说道:「因此到了宋代,肯定会对它进

    行改造,以满足为了更复杂的图案设计更多的花棕。」

    「将八十四和一百二十六两个数字做比较,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有个公因数四十二,八十四是四十二的两倍,而一百二十六是四十二的三倍。」

    「所以我们猜测,到了宋代,老官山提花织机的花棕不再是以平列的方式置于机尾了,而是将之变成了立体的,在织机尾部设计了三层,每一层安放四十二片花棕,如此一来,不但容下了更多的棕片,甚至还将织机的占地面积缩短了!」

    「妙啊!」杨大师不由得大喜:「哈哈哈,只能是这样啊!大学生的脑子就是灵便啊!」

    「知道了原理,改造起来就不难了。」周至笑道:「估计马上蒋院长就要来找你了。」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