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与我联系。”林墨笑的很苦涩,这一点确实是诈降的弊端。 一次? 陈宫与贾诩对视了一眼,都觉得这事挺有趣的,单向联系吗,只有一次机会,花费了这般代价进入,那这唯一的一次机会,一定是致胜之下才会使用吧。 这个时代惯用的通讯手段,日举烟、夜举火,这种明目张胆的办法肯定不可能了,信鸽吗?可能性也不大。 想不明白,贾诩也就不想了,随口道:“公台,自从允文的曲辕犁投入使用后,徐州耕牛应该存量大大提升了吧。” “是的,这一点可真是托福允文不少。” 陈宫点了点头,笑道:“过去是二牛抬杠,如今是单牛直耕,省下了一半牛力,虽说扩大了几倍的耕种面积,但耕牛数量还是很充足的。 这不,陈登还写信请求府库里将耕牛出借两千头到安丰,助他开展春耕,温侯已经批了。” “一口气借出两千头,如今温侯真是阔多了。”贾诩捋着发白的胡须感慨。 “文和怎么突然问起这事。” “自是有些打算的。” 贾诩面若平湖,沉声道:“春耕后可以先调集往东莞郡来,希望在大战前夕有所作为吧。” 你也当了谜语人?陈宫狐疑的打量着贾诩。 林墨嘿嘿一笑,也不深究,贾诩如今也是太守了,且不说是为了大战做准备,光是这个身份也有资格这么要求,他高兴的是,老阴货背上了这个职位后,开始主动作为了。 这一场战斗,从兵力、装备、粮草、后勤各方面袁家对于曹吕都是碾压级别的,如果己方阵营再不能同心同德,林墨觉得,这天下很可能真的会归于袁绍之手。 要知道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谋略力挽狂澜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。 现在,林墨只寄希望于曹操那头失了这么多猛将,又没有像历史上地盘这么大了,面对袁绍的时候不要一触即溃便好。 历史上的官渡大战 想起了某些事情后,林墨眸子微微一沉。 “怎么了允文?”一旁的老岳父瞥见了他表情的微变化。 “没什么,我觉得,可能需要给曹操一封信吧,不过时间还早,晚些时候也不打紧。” 三足鼎立的态势,曹操一旦崩盘,便是这些谋士多出几个脑袋,只怕也无力抗衡北国大军,还得为他也想一想,还真是世事如棋啊。 荆州,新野城外。 刘关张三人骑着马慢悠悠的往城里而去。 三人脸上都写着沮丧两个字,或者说颓然吧。 在尹籍的介绍下,三人总算是见到了黄承彦,对方没让自己吃闭门羹,为人也非常的和善,很好相处,按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。 可是呢,黄承彦对于助力刘琦崛起这件事,却没有丝毫的兴趣,表示自己已经是闲云野鹤,不想再介入夺嫡之争。 在跟他的几次相处下来也从黄承彦的口中得知了黄家的一些情况。 黄家目前是两支人,一支是以年轻一派听从黄祖号令,一支是年长一些便以黄承彦马首是瞻,如今黄祖在阳羡兵败,让孙策打的锐气堕尽,在家族里的话语权不复从前了。 黄承彦呢,整天只想终老于山野林下,根本没有任何的野心,便是刘备几度哽咽,拿着天子血诏的事来哭诉,对方也巍然不动,显然是没了任何机会。 黄家这条路啊,只怕也是被堵死了。 如果,按着这个态势发展下去,留在荆州,只能是虚度光阴,可离开荆州,还能去哪里呢?益州吗? “林墨诗集,都来瞧瞧勒,名家书写的林墨诗集!” 正当刘备心如死灰的时候,只听得街道深处一名身穿小商贩在叫卖。 围在周遭的人不少,里面那层多是一些身穿儒服的学子,外面那一层则是看热闹的百姓。 林墨诗会的事情传开后,已经有人专门将他的诗写在帛布上。 第(2/3)页